新闻

联安研究院独家专访塞尔维亚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谈疫情期间的中塞友谊、“一带一路”及“17+1”合作

2020-05-01

 文|联安研究院 研究员 沈冰洁

中国与塞尔维亚友好关系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合作中达到了新高度,在中国全力抗疫的特殊时期,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在疫情全球蔓延之时,塞尔维亚成为中国首批派出抗疫医疗组的国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中国医疗队与应急医疗物资,在中国国旗上落下深情一吻。

 

联安研究院对塞尔维亚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贝尔格莱德大学安全学院教授扎尔科·奥布拉多维奇进行了专访,就中塞双边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及“17+1”合作机制等中塞间重要的政策事务分享了看法。

扎尔科·奥布拉多维奇

奥布拉多维奇教授盛赞中国向塞尔维亚派送医疗专家队和医疗物资之举,表示中塞两国在抗击疫情时的合作充分展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具有优势的。他认为中塞两国如此交往是基于真切的友谊。他多次用“真诚的朋友”来描述中国,提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将习主席称为“brother”,塞尔维亚人会这样称呼关系亲近且靠得住的人。除了中国的官方援助,很多塞尔维亚人,包括他自己,收到了无数支持塞抗疫及中塞友谊的视频和信息。

 

关于中国在本次抗击疫情中及疫情后的地区和国际角色问题,他认为中国的角色会愈加重要,无论是地区角色还是全球角色。在抗疫上,中国展现出其负责任、组织性强、且高效的特点。中国争取到的时间使其不仅在经济上,也在应对其他世界事务上,具有优势地位。中国为提高国内人民生活质量所作的付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所作的努力,都给世界树立了积极的榜样形象。中国是全球发展的驱动力,也是不同于其他大国的,过去是如此,将来亦是如此。

 

当人们意识到发展的驱动力不仅仅来源于收益和个人利益,并且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为了更广泛的利益,如人民利益,而调整其发展时,他们会认识到这样的国家和理念将可能成为他国发展的模范。

 

这样的国家在发展事务和关怀上能够做到无私;这样的领导国家尽管遭受敌对,也懂得欣赏友谊;这样的领导国家总会面对企图争夺领导地位的对手,但有这类企图的国家都是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而非为了人类的发展和福祉。

 

谈及疫情后的中塞双边关系以及潜在的机遇和挑战,奥布拉多维奇教授称中塞双边关系是非凡的,并且细数了中塞合作的范例。可以说,中塞几乎已经在任何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在国际层面上,中国在科索沃和梅托希亚事务中帮助过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也是中国真正的朋友,“17+1”合作框架下最活跃的国家,在17个中东欧国家中,塞签署了最多数量的协议并且启动了最多的项目。塞当初毫不犹豫地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且参与了其实施。塞尔维亚也是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公民取消签证要求的欧洲国家。

 

他指出疫情的发生及抗疫让中塞双边关系焕发新的、积极的光芒,且在未来只会更加紧密。未来新的合作项目会更多。此外,中塞也应该在开拓第三方市场上合作。事实上,中塞合作的可能性是无穷的。但同时,中塞要意识到在这片地区他们没有太多朋友,其他一些国家在“看着”他们,往往这些国家眼里只有自身利益,而非友谊。如何克服阻碍,为了两国和两国人民进一步加强合作,取决于中塞两国。

 

在中国 - 中东欧事务上,奥布拉多维奇教授回顾了过去9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的一些重要成绩。认为欧盟国家及非欧盟国家在“17+1”合作机制中的参与,为合作增添了特别的一层意义。同时,他指出尚未召开的“17+1”峰会需要更多注重发展类项目。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参与国面临着经济活动下降的局面。因此,这些国家会对基建类项目的实现方面有更大的兴趣。发展类项目的好处在于可被欧盟接受,且可挡开潜在的批评。一些首当其冲的欧盟国家易于限制、控制、及约束中国与成员国间的合作。如今,当所有欧洲国家都面临着一些经济上需要重视的事务,包括那些参与“17+1”合作机制的国家,不认为有人会去质疑发展类项目的正当性。 

 

此外,他认为各方应该考虑“17+1”合作机制下的项目对参与国的适用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峰会应当是创新型的,且提出在联合项目和发展类项目上的新提议。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机制在欧洲的局面和未来图景,奥布拉多维奇教授指出欧盟为了自身发展和自己的公民,需要和中国合作,意味着欧盟需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机制。但我们需要问,欧盟会在何种程度上允许中国公司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以及中国的科技和产品在欧盟市场上会处于何等位置。他相信无论一个项目是被全额还是部分资助,欧盟更感兴趣的都是中国的资金。但我也相信欧盟会有办法去做出控制,比如在资金管理方面。

 

另一个中国-欧盟合作的考虑层面是欧盟可以在何种程度上完全代表其所有成员国的利益,以及美国是否有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决定。相同的关系模式可以被应用到“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美国-欧盟三方关系可能会让国家各自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望陷入疑问。可以确定的是,一些所谓的欧盟层面分析人员会谈论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各项合作及中国增强的软实力可带来的危险。疫情后,欧盟成员国一定会需要增强经济活动,但他们需要和大多数保持一致,“大多数”指那些最强大的成员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应该提供一些与各国关联性强的,坚实的发展类项目。同时,中国需要将中美关系考虑进去。

 

其他“17+1”合作机制中的参与国是欧盟候选国,或是北约成员国,现实中可以预料的是这些国家在“17+1”机制中的合作将是“大块头国家利益”的产物,合作的程度也会基于那些“大块头“的估计。这个判断适用于“17+1”合作机制中几乎所有参与国,除了塞尔维亚。塞在选择朋友,参与各种形式的合作以及建立与自身利益相符的经济合作上拥有自主性。偶尔会有来自欧盟对关于塞尔维亚与中国合作的批评声,认为中国在塞尔维亚的经济呈现太大,实施的项目太多,塞尔维亚作为欧洲国家不应与中国开展如此实质的合作等等。塞尔维亚对所有这些立场都很明确:每个国家拥有选择朋友的权力,塞尔维亚非常骄傲拥有中国这样的朋友。这也不会让塞尔维亚的欧洲路径产生疑问。

 

谈及疫情对经济及中塞经济活动的潜在影响,奥布拉多维奇教授认为中国高效的抗疫措施可助其尽早释放潜能。目前全球抗疫的局面使中国相对其他国家拥有战略优势,在其他国家开始恢复经济之际,中国将已经收获全势头。中国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会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更强大,不仅在经济上,也在政治上。而中国在政治层面的影响会被进一步强调。他不认为疫情会影响中塞合作的实质。相反,中塞合作会比以前更加重大并得到强化。灾难来临,让中塞对彼此同心同德。这一次是新冠疫情,而1999年时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中国大使馆也遭到轰炸,三位中国公民当场牺牲。中塞一直坚定的站在一起,抗疫让中塞更好的了解彼此,进一步拉近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距离。

 

在如何看待中国抗疫的举措在某种程度上被一些国家或个别政客政治化,甚至将疫情的发展“甩锅“于中国的问题上,奥布拉多维奇教授称关于病毒的疑问随着疫情蔓延而增多。客观的说,中国在抗疫上是独自在奋战,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很努力的在寻找答案,以及解决方案。中国经验被不同的国家区别看待。意图良好的国家采纳了来自中国的意见并且应用到了本国的抗疫工作中。

 

但也有一些国家坚信自身实力足以自己做决定如何抗疫。除了各国抗疫的措施,抗疫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国家医疗卫生系统,及他们的能力和设备状况。在无数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医疗卫生系统是否能够承担所有受感染病患的救治并且向他们提供充足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国家存在对中国的指责,相信有两个原因:一是要通过指责中国来转移各方对本国疫情相关事务的注意力,比如死亡人数,比如医疗卫生系统的能力。二来批评来源于一些国家对中国本身的立场。对他们来说,中国是大国,也是威胁和对手,是通常情况下不好事物的“嫌疑人”。而疫情首先在中国发生让批评更重了。在两种理由下,这些批评在本质上是带政治意味的,或许不会持续太久。每个国家的抗疫行动需要为各自的国民负责,而对无为也是需要负责的。当然,他们需要明确谁对什么负责,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中国不向也不应对其他国家各自面临的局势负责。人们看得到中国的付出和帮助,也懂得如何去感激,大多数人会记住中国的举措。待疫情结束,对中国的控诉和责怪也会消失,大多数人会记着中国在抗击病毒中伸出了援手,并且拯救了生命。

 

最后,扎尔科·奥布拉多维奇教授表达了对中国及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抗疫胜利的真切期盼。

 

2020年4月30日

 

作者邮箱:shenbingjie@lianacademy.ne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研究院立场。

合作伙伴:

  • 博鳌亚洲论坛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研究院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
  •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 牛津大学Wolfson学院全球平台与治理研究中心(PGG)

发起机构: